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維宣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卜松竹 通訊員胡劍媚)“針尖上的錦繡華年—廣繡藝術作品展”,于2024年4月12日至5月12日在廣州市二沙島嶺南會展覽館揭幕。
這是繼上月舉辦“春天里的廣繡—廣繡披巾傳承創(chuàng)新藝術展”之后,嶺南會展覽館廣繡系列展的第二回展。本期展覽以更豐富的作品及針法、技法剖析展開廣繡生命力的深入探索。展覽展出的作品創(chuàng)作時間縱跨清代十三行時期至當下,種類橫覽出口歐洲精品、現當代行業(yè)及民間繡坊藝術作品、實用品,共近90件。
廣繡的發(fā)展歷史悠久,廣州象崗山南越文王墓中便出土了眾多西漢時期的絲織類材料。作為傳承逾千年的文化符號,廣繡在漫長的延綿中逐漸構建了自己的藝術語言。1514年,葡萄牙人在廣州購買并回國覲獻予國王的龍袍繡品進一步使中華刺繡名揚歐洲。我們當下可見的清十三行時期精品已是不斷包容各方文化的繁榮章節(jié)。之后的現、當代廣繡大師們以畫入繡,廣繡以更鮮艷的色彩,更明晰的主題,更立體的形象呈現于世人。
記者在現場看到,展品中既有“三星拱照、四海同興”等難得一見的早期廣繡精品,也有《晨曦》等當代廣繡名作。漫步于展廳之中,能看到廣繡悠長的發(fā)展脈絡。
當觀眾感嘆展覽中的廣繡藝術品華美絕妙之時,可別忘了贊嘆廣繡藝人手中那根能敏捷穿梭于絨線、絲線間的細針。直針、捫針、續(xù)針、扭針、珠針、勒針、編針、捆咬針、灑插針、釘子針……“留水路”、釘金繡、凸高繡、補貼繡、迭麟繡……隨物皆可繡,針隨心生法,為了表現細膩入微的鳥語花香、妖嬈多姿的江山奇景、繁復精致的亭臺樓閣等畫面,廣繡藝人必須演變出更豐富的針法與更精益求精的技藝。經過廣繡人系統(tǒng)的總結,廣繡針法與技法被歸納成39套,在本期展覽中解構展出。
廣府獨特的自然生態(tài)孕育了風格鮮明的民間刺繡。富饒的珠三角平原上,繡花社曾是不少鄉(xiāng)間女性聚集與謀生之處。本期展覽征集了具有代表性的民間繡坊作品,以呈現廣繡的民間特色與傳承。
(編輯: 吳嘉祺)